拍了拍德米特里的肩,无声地鼓励了下,两人就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追赶少年的足印。

卢卡斯的无人机也很快追了上来。

没有了攀登的压力,高山摄影师一面往回走,一面在路斯塔姆的搀扶下,留神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等重新回到山脚下,更是实时开启了直播模式。

“余,前方左手边有一道冰隙,注意避让!”

“余,四十五度方向有岩缝!”

“余,绕路,上方有两座冰塔,不稳固!”

……

卢卡斯下意识地直呼余曜的名字作为每一句提醒的开头。

余曜也确实一直都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不是抢先,不是争胜,单纯只是想要鼓舞一下大家的士气而已。

高海拔,无防护缺氧,余曜其实也一直都在护脸后高频率地喘气着,但面上却一点端倪都没有露。

甚至速度也是匀速。

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看上去很有种气定神闲的架势。

就好像他不是在非攀爬季节攀登这座死亡峰,只是寻常路过拜访

而已。

这还是余曜在酋长岩学来的经验。

他坚持认为,忽快忽慢才是对人体耐力的最大考验。

如果一直保持着匀速前进,反而能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减轻重重阻碍的影响。

就像现在这样。

余曜心平气和地注视着身前半米宽的裂缝。

看上去不很宽。

但裂缝的纵深达到了惊人的五六米高,一旦摔进去,擦伤挫伤都是轻的。

这道裂缝的底部连同的是波兰线右侧的垂直悬崖。

摔进去的人一个打滚,就有可能骨碌碌地直接滚进深渊,摔出个好歹。

难度不很高,心理恐吓性极大。

对于第一次登上雪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但余曜却是很平静地保持着原有的速度,长腿一迈,长及膝盖的登山靴就在裂缝另一侧的白雪上踏出完整鞋印。

他压根就没多看这道裂缝几眼。

心里更是一丝波澜都没有起。

费利克斯为了追赶上同伴,也是想也不想地就跳了过去。

以至于德米特里见两人都过去得很轻松,连看都没往下看,沿着他们的脚印就跨了过去。

他甚至都没注意到这条裂缝连接的是侧面的悬崖。

余曜用自己的频率给队友开了个不错的好头。

在少年为首的带领下,四人小队的身影一点一点地沿线进发着,镇定得完全不像是第一次登山的队伍。

山脚下,正在监控队友进展的卡罗尔就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子。

“看起来真不像是新手。”

卡罗尔的眼里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但也仅限如此。

如果不是前方就有他的队友,作为征服过k2两次的顶级登山客,卡罗尔可能根本就不会分给余曜等人一个眼神。

他们几个是在单板顶峰不假,余曜本人还尤其出圈。

但k2的孤高决绝是绝大多数专业级别的登山者都难以企及的。

更何况,以卡罗尔的毒辣眼光,他可以很肯定地说,余曜他们的装备和补给明显不足,准备也不够周全。

想征服世界数一数二的高峰,只靠个人的技巧和毅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装备和供给才是重中之重。

卡罗尔的视线在那架无人机上定了定,很快就操控着自己的无人机,回归到自己的队员身上。

陌生的无人机挪开视线的同时。

余曜恰巧在此时抬眼。

他其实也一直注意到隔着一段距离,有两名登山客正在自己的前方。

但k2东南山脊一共就两条命名线路。

偶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也就没放在心上,甚至会分出一丝心神,留意和学习对方对路上遇到的一些阻碍的处理。

所以在其中一名红色登山服的登山客把自己的冰镐敲进一条冰川裂缝后,没能固定住,直挺挺地翻滚

着,摔进另一条岩石裂缝时——

余曜比卢卡斯发现的还快!

被撼动的冰块和碎石犹然在滚落。

少年的耳麦全是电流的杂音和卢卡斯紧张震惊的声线,“余,有人摔进裂缝了!”

余曜当然看见了。

事实上,在猝不及防被惊住不到一秒之后,他就快走上前。

费利克斯和德米特里本来在专心地记忆路线,被这一声惊到,也连忙和向导一起跟上。

一行四人很快来到了趴在裂缝前的登山客旁边。

“怎么样?”

余曜特意切了通用语。

对方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