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许多大太监大宦官手握兵权,操纵君王,把持军国大事,例如自称老奴的李辅国,逼宫弑帝的俱文珍、王守澄,皇帝阿父的田令孜。他们祸乱朝政,唐朝由盛转衰,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宋朝开国之初,吸取唐朝宦官干政的教训,防范十分严密,不许干预军国大事。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太监宦官受到了重用,周怀政就是其中之一。他恃宠弄权,把手伸向了军国大事,引起了朝臣们的不满,多次劝谏赵恒惩罚周怀政。老板,周怀政那厮虽然少了一个零件,但是多了一个野心。如此野心勃勃之人,必须加以防范。但是赵恒任人唯亲,虽然知道周怀政有一些不轨举动,却没有进行惩罚,只是稍稍疏远而已。

周怀政发现赵恒疏远了自己,心中非常惶恐不安。赵恒,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居然悄悄疏远我,是不是移情别恋了?一旦失宠,会失去很多,周怀政犹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一方面百般取悦赵恒,每次见面都大拍马屁。另一方面采取欺骗视听的伎俩,使朝臣们觉得他依然炙手可热,是赵恒最宠信之人。他常常指使小黄门太监,由宫内出来,谎称赵恒召见。入宫之后,躲进空房子里面,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装模作样,大摇大摆出宫。接着神气活现的出现在朝臣们的面前,大肆吹嘘。赵恒又召见我了,我们坐而论道,无所不谈,从美容美发谈到了挖掘机修理,从美国大选谈到了俄乌局势。朝臣们哪里知道这是周怀政的手段,还以为他深受赵恒宠信,都不敢在赵恒面前说他的坏话。周怀政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用这个办法,平息了朝臣对他的弹劾,稳定了地位。

天禧二年八月(公元1018年),赵恒册立赵受益为皇太子,并改名为赵祯,这一年他才九岁。赵恒下诏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天禧三年三月(公元1019年),在周怀政的授意之下,朱能在永兴军的乾佑县,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惊奇的发现了一份天书。他毕恭毕敬的捧着天书,来到寇准面前,笑容可掬的说道。恭喜寇大嘴,贺喜寇大嘴,我发现了天书,敬请笑纳。寇准这下懵逼了,一脸的不可思议。我是无神论者,一辈子不相信这种自欺欺人的玩意,赶紧滚蛋。你这么做,简直就是在侮辱我寇大嘴的智商,我的屁股都想的到,这个天书就是你本人安排的。在我的地盘上发现天书,想栽赃嫁祸,我看你是找死。

朱能一点也不生气,仍然满脸堆笑。不是我找死,而是有人要帮你。寇准越听越糊涂了,在我的地盘上搞出天书,分明是恶心我,何来帮我?朱能终于道出了实情,周怀政很仰慕你,所以要帮你,帮你重新登上相位。寇准更加觉得匪夷所思,我没有这个太监亲戚啊,他为什么要帮我?难道他想继承我的遗产,可是我也没有钱啊。朱能终于道出了其中缘由,王钦若是周怀政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周怀政拿你当朋友,一起发力,扳倒王钦若。只要你把天书送到开封,亲手献给赵恒,周怀政就有办法让你复相。

寇准听到这里,不禁陷入沉思。他这一生充满了传奇,似乎出生就是冲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来的,当然宋朝皇帝姓赵,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皇帝。不过没有关系,做不成皇帝,就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从前两次拜相,现在屈就知永兴军,其实只是过度一下而已,到最后还是要做宰相的。

他知道所谓的天书其实就是装神弄鬼的玩意,很多人心知肚明,但是为了利益,拼命的讨好赵恒,配合他伪造天书。对于他们这种臭不要脸的行为,他一向是嗤之以鼻,很瞧不起的。他勇敢正直,从不趋炎附势,因此也成为了反对天书的扛把子,是反对天书的精神领袖。但是话说回来,复相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他思前想后,如果进献天书,无异自食其言,自己打自己的脸,那不是自己拆反对天书斗士的金字招牌吗?再说男子汉大丈夫凭自己的本事做宰相,何必要别人帮助?权衡利弊,终于决定明哲保身。既不粉饰太平,进献天书。也不打赵恒的脸,戳穿天书的谎言。天书是朱能发现的,跟我没有关系。我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一言不发,什么话都不说,这样总行了吧。

其实他被迫卷进了漩涡中心,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永兴军发现了天书,这让赵恒两眼放光,无比兴奋。寇老西啊寇老西,你总说天书是假的,这次你的地盘上竟然也出现了天书,看你还有什么话说?赵恒曾经和王钦若谈论过,很多人都怀疑天书,有什么办法让大家相信是真的?王钦若略一沉吟,说道。想让大家不再怀疑天书,只能让寇老西站出来,承认天书是真的。因为他始终认为天书是假的,如果他这个打假斗士站出来承认天书是真的,别人也就没有话说了。

天书出现在永兴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寇准身上,注视着他怎么说怎么做。寇准打定主意,天书是朱能发现的,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们想看我的笑话,想看我出丑,别说门了,门缝都没有。他跟个没事人似的不急不躁,但是周怀政却急的心急火燎。寇老西啊寇老西,都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坐的住啊。只要你进献天书,扳倒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