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诸葛亮交出的志向考察,刘备沉吟了一会儿,正襟危坐道:

“若说吾志,惟愿扫平乱世,重整朝纲,迎天子而诛贼人,还天下百姓一个清明盛世!”

“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显然,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摇头晃脑的笑道:

“闻得将军志向,可知将军乃是仁人志士。”

“自董卓乱后,天下群雄并起,然则观天下诸侯,唯有将军一人至诚至仁,然则吾观将军如今行事,似乎早有打算。”

“如今北方曹袁大战,袁绍已是强弩之末,曹操得胜已为定局。”

“而今天下未定,江东孙氏尚未稳坐江山,如今将军取庐江、横长江,于是江东可图。”

“随之又进军江夏,打开荆州门户,似乎也可坐拥荆州四通八达之地。”

“可若论将军根基,似乎又在九江汝南二郡。”

“如此看来,将军麾下横跨三州,好似三州都未在掌握,却又三州都有可取之处,不知将军意在何方?欲以何地以为根基?”

这个问题问的虽然是刘备,但实际的指向人却是纪晟。

刘备闻之,索性停下了话语,看向了纪晟。

纪晟见状,自然拱手上前笑道:

“先生果真识灼见也,我军以为根基之地,当为荆州!”

“此次进取江夏,也是为了打开荆州之通路!”

“原来如此!”

诸葛亮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道:

“荆州此地乃江南之命脉,将军若以此为根基,正可图谋大事。”

“然则尔今曹操占据北方,将军先攻庐江,又取江夏,来日若曹操南下,将军如何抵挡?”

他这话说得是他们现在没有盟军,曹操如果南下,如此狭长的地域要怎么施展开来。

纪晟一听,便自得的一摇头道:

“曹操短期之内难以南下,便是南下,也只是一支偏军,何惧之有?”

“先生所虑无非周全,然则我军欲成大事,那便扫尽天下诸侯,无论何人阻挡,皆是叛逆!”

“只要有一片稳定的后方,那便可便宜行事,何须担忧太多?”

“只需稳住荆州之地,横跨三州,以荆州为进攻之基,进取南阳,则中原之地近在眼前。”

“来日若能联系马腾,两家三路进攻,曹操安能阻挡?”

他知道诸葛亮一生都在求稳,不做没有把握之事。

但是在他看来,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历史上早已不同,徐庶未去,关张未老。

来日他辅佐主力,徐庶辅佐偏军进军,便可保相互之间能有策应,根本不需要孤军前进。

说完这话之后,诸葛亮便沉默了下来。

按照他的想法,是想要刘备现在和孙家修复关系,然后全力谋取荆州、益州。

可看纪晟此人,分明就是个激战派,无论是荆州还是江东,都在其谋划之下。

若是别人这样他还能反驳,偏偏纪晟如此,他却难以反驳什么,人家都是战场上拼出来的,谁又能多加苛责?

许是察觉到了诸葛亮的犹豫,徐庶当即便笑道:

“孔明即已问清,何必又在此叨扰,明主在前,何须犹犹豫豫?”

刘备见状,当下也再次请求,诸葛亮沉吟了一会儿,终于首肯。

至此,诸葛亮与刘备一对君臣便凑其了,又休息了一日,诸葛亮吩咐自己家小收好草庐,便从隆中随着留别前往江夏。

在纪晟的建议下,诸葛亮被任命为江夏太守,负责一地的内政。

诸葛亮一到江夏,见得刘备军人才匮乏,自是修书前往各个好友所在,没过多久,便有马良、马谡兄弟,孟建、崔均、石韬、廖立等人来投。

为了丰富麾下人才班底,刘备得纪晟手书,大肆宣扬求贤令,不到三月,相继便有南阳人魏延、邓芝、傅肜、陈震、伊籍等人来投,一时间麾下文武

越发昌盛。

公元200年八月,北方终于传来战报,说是曹操大胜袁绍,于匡亭再败袁绍主力,袁家从此一蹶不振。

面对此状,刘备召集了麾下文武开会,在纪晟立主之下,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南下攻击四郡。

不到三个月之间,横扫零陵、长沙、桂阳、武陵四郡。

而后刘备军便进入了一段空窗发展的时机。

不过这一次,因为有了大量人才的原因,纪晟并没有再忙碌之中,而是只负责分管军事。

与黄月英研究战船与各种新式武器。

纪晟对此,自然将后世的横刀、抹刀等武器提上了日程。

一连六个月的时间,又将龙骨战船研究了出来。

至此,刘备军凭借龙骨战船,终于有了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