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隆中,此地距襄阳向西北方向二三十里,本是一座连绵小峰,号为隆中山。

但因时人简略称之,故而单表隆中二字。

此地四面群山环抱,行在山间,树荫连绵,参差不齐,又有幽谷清泉,四时鸟鸣,好不热闹。

在徐庶的带领下,刘备选择了轻装上阵,以赵云率领十来亲卫护卫,纪晟随在其侧,便朝着卧龙岗行来。

众人一路沿山路而上,不时能看见路旁民居,期间百姓来往,虽不富足,却谈笑不止,一副悠然自得之相。

刘备见得这山间之状,不由感慨道:

“不想值此乱世,世间还有这等清净之所在,卧龙先生隐居于此,倒也是一桩乐事啊!”

听着刘备的感慨,赵云等人亦是感慨不止。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之后,久违的如此放松一番,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纪晟手上持着竹杖,看着身后崎岖的山道,也是笑道:

“若非元直带领,谁又知道这区区一座小山,能有一个惊世大才隐居其中?”

他这话是真的毫无虚假!

什么叫隐居?那就是远离人世间纷争。

一般如果不知道确切地址,就知道一个隆中地名,你去哪儿找去?

这个时代,除非你拥有全套荆州山川地图,不然

像是隆中这等小地名,在南阳之地,堪称大海捞针。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历程上刘备在徐庶和水镜先生双重推荐下,寻找卧龙岗也废了好大一番力气。

无他,实在是找不到啊!

不过他这么一感慨,徐庶在一旁却是苦笑不止。

说实话,他其实是不想带路的!

因为他在出仕之前,似诸葛亮等人,虽然心迹已明,但却没有松口,就连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请出诸葛亮。

所以,按照他本来的想法,就是告知刘备地名,让刘备自己来找就是。

那样的话,刘备找到了,诸葛亮出仕了,那来日孔明也怨不到他身上。

可是奈何老刘身边有个人精似的纪晟。

一听说诸葛亮之名后,问都不问,就让刘备拉着他来带路。

刘备这一拉着他的手恳求,又让他怎么去拒绝?

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带着刘备前来。

一边带着,其实他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见到诸葛亮之后要被一番责怪了的。

此时听到纪晟这么一感慨,他便苦笑道:

“登上此阶,便是卧龙岗上了,主公若要见孔明,便亲往其中,庶便在此处等候如何?”

到了现在,他还准备逃避一下。

可刘备听着,刚想答应,却见纪晟笑道:

“元

直切莫躲了,你这浮屠要送到西,怎的临门一脚却不去见?”

“若孔明见我等人多,以为是贼人,托口不见,岂不白来一趟?”

“正该借着元直访友之名,一见卧龙真貌啊!”

徐庶一听这话,有些颇为诧异的看向纪晟道:

“军师莫非认识孔明不成?”

他是真的有些纳闷了,纪晟怎么知道诸葛亮可能托口不见呢?

按照他对诸葛亮的理解,面对刘备单独到来,还真有可能不会相见。

“自是不识的!全听元直口述!”

纪晟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先知先觉,只是笑道:

“不过看得此隐居之地,便知这卧龙难得一见啊!”

刘备听到此处,一时有些踌躇道:

“若是卧龙先生不肯相见,不妨先留下拜帖,来日再来拜访如何?”

徐庶见刘备如此,心中顿时暗忖:

自己如此犹犹豫豫,到让主公也忐忑起来。

但孔明不出山,一则怕不得明主,二则也欲主公诚心。

如今吾主如此,如何就请不来孔明了?

当下他心中有了决定,当即拱手道:

“主公不必如此,今日既然到了这里,军师也说得清楚,自当要为主公亲自引荐!”

“也罢,主公且在身后,待在下前去引得孔明出来,

主公再见!”

他现在也是把脸放在裤兜了,准备和纪晟把诸葛亮先坑上船来再说。

当下一步向前,领在了众人前头。

说话间就带着众人来到了山腰所在,但见前方已一草庐,堂前小屋三间,基址极高,又有小亭。

徐庶指着那亭子笑道:

“此地乃是避暑凉厅,因西面山而东临水,孔明喜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称其为乐山。”

如此说着,他大步来到了草庐之前敲门呼唤道:

“童儿,童儿,速来开门,徐元直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