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吴郡,吴侯府上。

年仅十九岁孙权坐在主位上,头戴白绫,身着孝服,眼前便是新任主记步骘,宾客鲁肃二人。

只见眉头大眼,方面阔口,眼睛微微发绿,嘴上已然冒起了微紫色的绒毛,看起来并不像中土之人。

在他面前,步骘手持各地军报沉声道:

“主公,吴侯已薨的消息已经瞒不住了。”

“我军探子来报,庐江李术蠢蠢欲动,这段时间频频派使者北上。”

“北方刘备等人已经南下,夺取寿春,似有进一步南下之意。”

“另外,城内世家亦是暗流涌动。”

“有传闻说庐陵太守孙辅将军似有起兵之势。”

“定武中郎将孙暠,屯守乌程,整顿兵甲也有异动之兆。”

“江东各郡闻风四起,混乱不已啊!”

听着步骘汇报的消息,孙权碧眼之中露出了一丝凝重之色。

孙策身死,对于孙家来说可谓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为几年以来,孙策起兵江东,不仅依靠的是孙坚旧部,同时也得到了大量孙家人的支持。

其中包括孙香、孙河、孙静、孙暠、孙辅皆是干才,被孙策予以重任。

而这些人也迫于孙策的压力,不敢多言。

现在孙策一死,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首先是宗室的问题,无论是他的亲弟弟孙翊不知为何,笼络了张昭等人。

在孙策临时之前,推荐孙翊继位。

还好孙策虽然在弥留之际,脑袋却不模糊,直接钦点了他来继位。

但这也让其他宗室看到了机会。

比如孙辅、孙暠、孙河等人皆有异动。

这些人无不是手握重权,麾下兵马众多。

孙策活着还可压制,眼下孙策刚死,就各种开始动作了。

而除了宗室问题之外,孙策之前为了平定江东,

而屠杀士族的恶果也开始显现。

不仅吴中四姓态度暧昧,就连丹阳、庐江、会稽等地的士族皆是暗流不止。

更何况南方山越还未平定,时刻都有出兵的可能性。

综合来说,孙策给他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一切问题都在孙策的强大压力之下被隐藏着,现在彻底暴露出来,使得整个江东均是风雨飘摇。

如此想着,孙权一阵头疼道:

“眼下周瑜张昭等人到底是什么态度?”

“程普韩当将军等人又是怎么想的?”

要想稳住大局,他必须要先抓住军权。

宗室虽然有兵权,但江东兵马的大头还是在周瑜程普朱治等人手上。

只要这些人不乱,他就还有手段摆平。

听着孙权的问话,鲁肃急忙上前一步拱手道:

“启禀主公,公瑾这段时间一直都沉浸在悲伤之中,除了给吴侯服丧之外,基本不出门会客。”

“至于张昭等人,在被吴侯驳斥之后,也无微辞。”

“依在下之见,主公大可放心,周公瑾乃是吴侯心腹,忠心耿耿,断然不会起什么异心。”

“而张昭等人已被吴侯托孤,断然不会辜负吴侯。”

“所以这两方面,主公可以听吴侯的建议,外事不决问公瑾,内事不决问张昭。”

“当前的问题在于宗室、外将两方面。”

“对于宗室问题,程普等将军不好插手,忠心是一定忠心的,但忠于谁还未确定。”

“所以宗室问题,主公要亲自出面解决。”

“而外将等人,最应注意的人便是李术此人。”

“不说庐江去年才被我军平定,根基不稳,就说李术此人心术不正,如今见吴侯已薨,恐怕有作乱之心啊!”

鲁肃其实在建安二年就已经投入孙权麾下了。

一直担

任孙权的幕僚职责。

虽然是周瑜引荐,却异常得孙权的信任。

听着鲁肃之言,孙权焦躁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他低下头踱步道: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大局是稳定的。”

“咱们需要做的就是两方面,一个是宗室问题,一个是李术的问题。”

“宗室之上尚且好说,无论是幼台叔父,还是文阳兄长都已经来信支持,再不济也还有舅父撑腰,量这些人不敢动作。”

“所以问题就在这李术上!”

“但此人远在庐江,又是外将,当如何处理是好?”

他所说的幼台便是孙静,文阳就是孙香,舅父就是吴景。

三者可谓除了孙策之外,江东威望最高的三个人。

尤其是吴景孙静,就连程普等人见了都不敢多说什么。

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