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敢问何为三大注意,八项纪律啊?”

刘晔听得是越发云里雾里。

古代军规那历来是一军一个样,每个将军都不同。

而纪晟这一次裁军的标准,几乎就相当于他们的总体军规了!

但光凭军规就能练军,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纪晟看着众人如此好奇,便开口解释道:

“所谓三大注意,一者令行禁止,二者不为祸百姓,三者一切缴获归公。”

“至于八项纪律,则是第一,军中均为同袍,讲话和气,不得争斗。”

“第二,买卖公平,不得强买强卖!”

“第三,有借有还,一切所借百姓之物必须归还。”

“第四,若有损坏百姓之物,照价赔偿。”

“第五,除非犯军令,不然军官不得私自惩罚士兵。”

“第六,不论任何情况,不得主动损害庄稼,保护耕田。”

“第七,不得调戏妇女,奸淫掳掠。”

“第八,不可虐待汉人俘虏,必须平常对之!”

三大注意八项纪律虽然整个内容极为简单,但意蕴却极为深远。

一支军队能拥有战斗力,看得就是这支军队的风气如何。

就像北方游牧民族一般,可能进攻之时战力彪悍,但因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养成了自私氛围,一旦兵败,就会溃不成军。

我军之所以能屹立不倒,百折不挠,就是因为根本上组织性强。

当然,

汉末时期时代不允许强调个人素质,所以纪晟改变了一部分规章,将组织性的部分加强了。

讲述了一遍内容之后,纪晟便向刘备解释道:

“荀子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纵观天下诸侯,虽跨州连郡,可一心为公者,从未有之。”

“便连曹操袁绍,便有天下大步,也行霸道之举,难得民心。”

“我军之所以能走到现在,主公之所以百折不挠,关键便在于施加仁义之举,而得人望之重。”

“当年高祖约法三章,施恩关中,方才取得天下。”

“故天下散乱,我军欲扶汉室,便要将仁义之道一以贯之!”

“此三大注意,八项纪律,一切均以百姓为主,只要我军以此练兵,来日名声在外,走到何处,百姓怎不以箪食壶浆相迎?”

“我军如此,安能不百战百胜,冠绝天下?”

听着纪晟的讲述,刘晔与简雍等人均是埋头深思,刘备却是虎躯一震,仿佛豁然开朗。

老实说,他这段时间虽然极力扩张,却感觉自己麾下少了一些东西。

他能感觉到不对,但是说不出来。

而现在纪晟一提起来,他才恍然大悟,他们缺少的,就是一个仁字!

他便是在仁义,又如何能保证他们名声不坏?

可若是整个军队皆以仁义著称,军中兄友弟恭,不做内乱,那日后大战

起来安能不强?

他就不信平日里亲亲的袍泽兄弟,会在战场上一触即溃!

想到这里,刘备便是一拍案激动道:

“军师此言大善,我军正该如此!”

“若是可以仁义成军,日后我军必然战无不胜啊!”

听到刘备的大赞,简雍也是抬起头来点头道:

“先生此军规当真上策,辅以民心,以安天下,此军必强。”

唯有刘晔有些担忧道:

“然则这些纪律虽说得好听,又当如何实现?”

他比之刘备等人,更熟悉人性!

这个时代当兵打仗可不是什么好差事,送命的事情,没有谁愿意主动凑上来。

虽然现在他们收的这些兵马,是白取的,可这些兵马的前身,未必就不是被强拉来的。

不能劫掠,不能私藏东西,还有诸多限制,还要去卖命,这谁能撑得住啊!

他一脸愁绪道:

“我军若是行此标准,恐怕这一次裁军,就难剩几个了!”

“所以咱们这一次裁军之前,还应宣布两大制度!”

纪晟这个提出者自然知道在古代这样玩的缺点,他看向刘备笑道:

“如今天下流民百姓众多,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我军要快速恢复生产。”

“所以现在我军当行军功授田制度!”

“凡有军功者,皆可以田亩授之。”

“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所求不过一口饭食,若我军给与田亩,士兵安

能不喜?”

历史是有个轮回趋势的,根本来说,都是吃饭问题。

东汉之所以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除了恶劣的天气与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