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宝看着收拾好的野外生存背包,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背包是防水的,里面装了简易双人帐篷,虽然是双人的,但挤一挤,三个人也能睡下。

可以防风、御寒、避免昆虫及小动物滋扰。

虽然是简易版,但是面料坚韧,十分的牢固。

还配有睡袋和防潮垫,是在野外过夜的必备佳品。

另外,背包里还有工兵铲,保温水壶,绳索,指南针和一个急救包。

里面放着各种药品,有消炎药,止疼药,治疗腹泻的药物。

“有六哥和吴神医,这个急救包,好像没有什么用!”

九宝沉思一会,自言自语,从背包里面把急救包拿了出来,收回空间。

接着在腾出的位置上,多放了一些压缩饼干和方便食品。

最后满意地点点头,将背包的拉链拉好,去叫大哥李子春和六哥李子安。

至于这个大大的背包,他们谁来背,那就让他们自己决定吧,反正她已经准备好了。

九宝的这个行囊,是为大哥和六哥远行准备的。

在二叔公下葬后的第二天,吴神医和小六,还有李子春一起回了李家村。

所有疫区的患者都已经痊愈,吴神医领着小六回来告别,他们要出发游历天下了。

李子春要跟他们结伴同行,因为他经过这阵子的反思,认识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阅历。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所以他决心不要在家里死读书。

要在下次乡试开始之前,体验人生百态,感受百姓疾苦,决定跟吴神医和小六结伴同行。

所以就跟着回了李家村,跟老太太这个一家之主请示。

要是李子春自己单独出行,老太太自然不会同意。

毕竟李子春年纪尚小,还是一个书生,没有自保的能力。

但是有吴神医这个一生都在游历的人相陪,她就放心地答应了。

担心大哥和六哥在路上受苦,九宝就开始在空间里面扒拉适合的物品,准备了一个这样的行囊。

九宝叫来兄弟两人,还有自己跟来的吴神医,将背包里物品的功能逐一演示介绍。

李家两兄弟没怎么样,毕竟九宝时不时的,就会有他们没见过的东西拿出来,他们已经司空见惯。

吴神医却是像个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直接趴在了那个背包上,威胁李子春和小六,谁也不许跟他抢,哭着喊着宣誓了主权。

于是两天后,三人上路的时候,吴神医一个古稀老人,背着重达七八十斤的背包,负重前行。

而李子春和小六两个年轻力壮的,一人背着一个小包袱。

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还有九宝给的银票,加起来都没有五斤,轻装上阵。

李子春哥俩于心不忍,要帮着老头背背包,老头愣是不让,碰一下都不许。

九宝等人,啼笑皆非的送走了准备游历天下的三个驴友。

三天后,白大人督造的忠义牌坊竣工了。

牌坊揭幕的时候,李家村的村民,十里八乡的百姓,济州府的乡绅富商,全部来观礼。

百姓是来围观看热闹,乡绅富商则是来巴结李家。

他们知道,从此后在济州府,李家就是新兴的势力,不容小觑。

所以纷纷赶来,甭管认不认识,先混了个脸熟,保不齐以后会有求到李家的地方。

辰时三刻,莲花山的进山口,新修的那条路上,也就是靳雨等人平日设防的地方,人山人海。

白守澄作为督造钦差,代表皇帝。

李老大作为族长,代表李氏家族。

李老二作为李家村村长,代表村民百姓。

还有接替白守澄的新任清丘县令吕毅,作为父母官,四人同时将牌坊上面的红绸拽下。

把牌坊建在这里,是九宝的意见。

她希望平德帝的这个牌坊,能作为莲花山的门户,守护他们家人。

随着红绸飘落,就见那牌坊,整体以汉白玉搭建而成,做工十分精致考究。

为四柱结构,高十米,宽八米。

底部为四个长方形底座,底座上是四根并列的正方形石柱,上面雕刻祥云图样。

顶部为斗拱承檐仿木结构,雕有瑞鸟、神兽纹饰。

牌坊的四柱三间孔洞,每栋可容五人从下面同时穿过。

正反两面,均自右至左横刻"忠义"两个大字,乃平德帝亲笔书写。

下层横额竖刻铭文,记录着李家为大周和天下百姓所做的贡献。

上面记录,青丘李家,培育高产粮种,让大周的百姓食能果腹,为君分忧,利在千秋,是为忠。

李家六孙李